上星期三,是我短短二十多年的人生中,感覺最難熬的日子

我還記得,星期二的晚上我是多麼萬般不願意的離開學校回家──
因為星期三早上的財務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門課,老師甚至放話再下個星期就要小考
所以叮囑我們一定要到...

晚上接到老哥的電話,考慮再三,終於還是提起了隨身行李奔回台北的家。

現在回想起來,還好我有回去,心驚萬分的從鬼門關將母親拉了回來。


再上個星期六,母親、老哥和我才去士林的天文館看片子
晚上還去了大賣場大肆採購,母親還吃了一頓頗豐富的晚餐
星期一,我感染了流行性感冒,在去診所的路上吐了。
母親雖然也有些不適,但身體還能行動,只是多走幾步路會微喘

沒想到過了一天,病情惡化嚴重到令人措手不及。

母親走路歪歪斜斜,幾乎無法直走──我扶著她,聽著她喘氣的聲音,
一聲又一聲的吐納,氣若游絲,臉色從蒼白轉為青紫,彷彿吸不到氧氣
感受著她幾乎將所有的體重靠在我身上,我不禁愕然──

何時,母親的身子瘦弱的似乎風一吹就會倒地?

她曾最引以為自傲的墨髮,出現了不和諧的灰白,稀疏的讓人心驚。

扶著她,我們故作平靜的走進診療室,身著白袍的醫師安靜聽完母親花盡心力的敘述
沒說幾句話就喘個不停,一講完整個人就像做過劇烈運動般的氣喘。
沒幾分鐘後,醫生下了個指示,就這樣,我們被轉進了急診科。

「有可能會引發呼吸衰竭,需要辦住院。」

醫生淡淡說著最惡劣的情況,在他轉身用院內的電話幫我們轉診時,一股難以言喻的冰冷從背脊一路爬竄至心頭。

陪著母親,我強打起精神,撥了通電話給正在上班的老哥告知
克制著對所有事情陌生的恐懼,辦了住院手續,照料母親。
由於在台北長庚就診,但是能治療母親的醫師在林口長庚,因此我們被送上了救護車。

「林口長庚的急診室裡面目前沒有病床,所以到那邊得坐輪椅──妳們要等等喔。」

聽到護士小姐轉告這個消息,我傻眼了。
母親已經是個連呼吸都已經有困難的人了,躺在床上才沒那麼喘
就算講話都會呼吸困難,現在要她──
1.在急診室坐在輪椅上等急診室的病床
2.再等病房空出來
3.醫生看診
4.排時間做檢查
5.治療

每一項至少要相隔到一天以上,尤其等病房,有的等了一星期都排不進去住院...
老天!母親哪能撐那麼久!?
她臉色都已經發紫,印堂發黑了。

──「再拖下去,會引發呼吸衰竭。」

醫生的話一直在耳邊迴盪
握著母親的手,我驚恐的睜大眼睛,感受到母親的生命正一點一滴流逝,手指冰冷,眼神渙散。
坐在輪椅上被推進急診室的母親,連說話都沒有力氣,整個人幾乎是半昏過去。
我忍不住向護士小姐求救,最起碼,請給她一個位置讓她能夠接上醫院的氧氣。

我們等於是在急診室的大廳裡面等待,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母親的狀況在吸了濃度最高的氧氣後,情況有些好轉
在急診室等病床等了三個小時後被移入急診室的觀察區
可這三個小時內,我看見了人生百態。

如果說人間的地獄是戰場
那麼,僅次於地獄的地方就是急診室
人聲嘈雜不斷,有老人在病床上哀號,有的雖然年輕卻奄奄一息
有的當場嘔吐,有的不斷吐痰,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聲音和氣味
卻因為空氣的不流通,再加上人潮而導致讓人氣虛。

等待的家屬滿臉焦急無奈,或坐或站,想做些什麼卻只能默默等待
大量的病人和病床湧入,疏散的通道明顯不足,造成病床跟儀器在通路上塞車
擁擠的程度有時還讓人走不過去

在那天我甚至還聽見被送入急診室的病人當場死亡,家屬無法控制情緒而對醫生大吼大叫──
「為什麼要說的那麼明白呢!?你有沒有考慮過我們家屬的心情!?」
女子的尖叫怒罵讓人心痛,歇斯底里的程度讓人側目──
就在咒罵的聲音稍微減弱時,她的聲音又倏地拔高──


「爸爸!?──爸──爸!!!」

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就這樣走了。
事情發生的前後還不到一刻鐘。
看著情緒已經崩潰的病患家屬,
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因為我也有同樣的恐懼。
即便母親當時的狀況已經稍稍穩定,好幾次我還是忍不住落淚。

當時那裡能照顧母親的只有我一個人,
我深深害怕著能力不足的自己,在任何一瞬間會判斷錯誤,導致無法挽回的情況。
儘管已經握緊了母親的手,兩人共同約定一定要平安無事的回家
母親還是說了...

「如果回不去,記得要把家裡的那枚戒指留給妳哥...那是妳外婆給我的。」

害怕、絕望、恐懼當時幾乎淹沒了我,
就算現在回想起來,我還是難以忍受。

打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想告訴大家一個觀念──
對於台灣的醫療,即便是長庚醫院
還是有些許疏失,但這並不完全是醫院單方面的錯誤
事情變成這樣,其實有很多病患及病患的家屬都該負責任。

有人認為,大醫院一定比較好,所以只要身體稍為出問題就奔去急診室
有人認為,有名的醫生或診所較好,排再久的隊都不遺餘力的等待。

誠然,大醫院有儀器可以檢查,有名的醫生自有獨到的眼光。
可是這樣是解決問題最有效率的方式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家庭醫生」這個名詞?
很多時候發現自己身體出了問題,不知道該找誰詢問的時候
這個「家庭醫生」就是個良好的諮詢師
以我家的例子來說,我們一家人在身體出了狀況,且沒有真正失去意識前
都會去找家庭醫師做最初的診斷
確定「真的有問題,非上大醫院不可時」才會去大醫院就醫

而且醫生會根據我們的身體狀況建議我們,
去掛哪家醫院、哪一科,有時甚至連醫師的名字都會告知
在我們掛號後,醫生問診時便報出家庭醫師的名字,有些醫生的態度甚至會變的更客氣
對我們的問題也很有耐心的回答。
除此之外,去家庭醫師的診所看病還有健保,不像有些醫院還要自費

當然也要看狀況,像是突然昏倒或中風,那麼當然是直奔急診室了。

另外,病例資料的轉移。
我們去台北長庚就診,後來轉至急診,到了林口長庚後,不管是護士還是醫生都問相同的問題
一而再、再而三的詢問。
像我母親這種說話就會喘,所以到最後就必須由我來口述
其實很麻煩,而且也很浪費時間,延誤急救的黃金時段

說穿了,我個人還是認為。
像是各家大醫院應該建立一個醫療網路,在病例的傳輸上才能更快,並且和各個診所的家庭醫師結合
而不是讓人們在什麼都不懂的狀況下茫然到急診室報到
結果佔了真正需要醫療資源的人的位子
已經康復的病人也請早點出院,因為還是有許多人正在等待病床。
就醫的時間就是在跟死神拔河,請將心比心,不要以為有錢付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今天我母親能勉強撐過這一關,我只能說是運氣好
現在她人正住在病房接受進一步的治療
也希望她能早日康復....
在此衷心祈禱,且希望大家以此為警惕
有時一個無心,會延誤到其他人救治的時間
即便那不是有心,但有時真的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atrice1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